跳到主要內容區

科研與業界的工程經歷分享,講者: 劉炳傳系友(資工博士11級)

ImgDesc

:濮譓蓉,圖:鍾亞倫、景璞、楊善雅

劉炳傳學長現為系友會理監事委員之一,也是資工系這學期的企業導師,曾於接受系友會採訪時,分享其求學經驗,學長說自己是國中時開始接觸電腦,並發現對電腦非常有興趣,以前同學們可能休閒娛樂是打電動,但當時學長則是樂於寫程式來破解電動。

劉炳傳學長認為完成博士學位,才算完成學習的階段,因此學長在工研院服兵役後,選擇繼續進修。獲得清大資工博士學位之後,學長重回工研院,從工程師一路到成為資通所經理,後來再到源思科技工作了幾年,現為聯發科技工程師。學長專長是網際網路通訊協定、點對點串流技術(P2P Streaming system、物聯網(IoT)以及嵌入式系統。有多項網路專利,研究成果也被各大企業產品化,有專利16件、國際期刊論文2篇以及國際會議論文16篇。

「工程師最有成就感的事,就是設計的產品被用上了,也是我工作的動力。」學長從事網路研究,進入交換器(switch)路由器(router 的世界,再到點對點串流技術與物聯網,工程足跡都與網路有關,可說是網路的專家。

技術面來講,先以network layers來開始介紹,從下往上開始分層的話,可以說是從physical LayerDatalink layer再到network layer,而switch通常是 datalink layer的東西,我們將他稱作第二層。學長接著介紹其研發的switch/Router Basic結構,CPU掌管控制,switch controller做控制,資料都在這一層做傳輸,CPU收到封包後,會有router封包上來,另外有管理的介面,可以阻擋有問題的資料進入。網路世界是,沒學過的封包,他會去做廣播,如果沒有傳送的封包有問題產生的話,會變成一個循環不斷地重複傳送動作,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產生,需建立生成樹協定(STP)、快速生成樹協定(RSTP)以及多重生成樹協定(MSTP)。應用程式開發介面(API 可以看網頁及網管的協定,網管的封包進來就會看不到裡面的資料,以及會有有一個儲存的設備,讓我們下次開機後,所有資料還能再跑回來。

經典的架構

網路研究早期的世界,那個年代大家一直想往速度面衝刺,速度夠快就是大家的題目,後來大家趨向把東西做得越來越大,東西越大,板子越多以後,溫度要多少度,風扇要怎麼開,機箱的管理變成是後來的設計目標。機箱內也會設置Fabric擋板至少兩個,確保其中一個壞掉後,至少還有另一個可以使用。學長也參與許多嵌入式系統的設計與開發,從boot loadersiwtch,再到linux driver model,也設計許多網路協定以及網管系統的介接,做出來的東西漸漸產品化,被許多公司拿去生產。

接著分享學長曾參與一些計畫管理的經驗:

1.專案內容::須了解整個系統架構、工作分解結構(WBS),將工作拆解分工。

2.工作時程:運用甘特圖(Gantt chart)、氣泡圖(Bubble chart)安排時程。

3.人力需求:了解團隊成員特質,進行技能分工。

4.經費需求:人旅材維業。

5.測試驗證:測試計畫。

軟體開發管理流程,包含進度追蹤、工作協調、資源管理、品質管理、客戶溝通以及交付驗收。而軟體開發流程,則包含進行可行性評估、客戶端提出系統需求規格、設計規劃、實作報告、單元測試報告、整合測試報告、系統測試報告以及系統驗收報告。學長以過來人的經驗,告訴學弟妹,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發生,所以在展示之前一定要測試過。並建議學弟妹未來如果有產品計畫規劃的機會時,要進行需求應用分析及國內外競爭分析,要找到痛點,以及這個產品未來的機會。

說改變世界可能有點誇張,但在技術發展的路上,一路爬爬爬,好像看到隔壁有座山,跳過去之後,一好像發現下面有一朵雲,然後再跳下去之後,發現其實這座山好像也沒那麼高。

   學長以爬山的過程比喻工作過程總有曲折,有高有低,但怎麼看待這些過程,是有趣的,回首網路設計研發之路,好像是看在看這些成果於產業鏈中扮演什麼角色。要將研發成果產品化是非常困難的事,雖然不一定能預測未來,但是我們能把握現在,築夢踏實,把握當下的每一步,相信任何安排都是最好的。隨緣自在,任何際遇都會是往好的方向前進。

11

上圖:演講結束後,在場同學非常熱烈舉手發問

111

上圖:學長與主任以及聽講學弟妹合影留念。

瀏覽數: